源码网_提供网站源码、discuz、wordpress主题与插件和站长教程等资源的下载服务

营收连续三年下降 慕思股份再难靠营销取胜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一般人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床垫,也能搭上AI的时代快车。据媒体报道,国内知名床垫品牌慕思自2017年首推智能床垫,并不断进行智能化技术创新。

2022年,慕思床垫背后的公司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思或慕思股份),更是成立了专门的智慧睡眠部门,向科技企业转型。而随着慕思在A股成功上市,其也先后推出多款AI床垫。其中,T11 PRO等产品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并受到消费者关注。

不过,噱头十足的慕思,却在近年陷入了营收下滑、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甚至虚假营销的困境。尤其是慕思股份虽然净利润还在稳步提升,但是却陷入了“增利不增收”的怪圈,更是让投资者担忧不已。

此外,去年双十一期间,慕思与快手头部主播辛巴的合作,还曾因折扣太低而引发其线下经销商的不满,并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慕思也不得不与辛巴终止合作。这也侧面映射出,营销模式过于传统的慕思,想要进行渠道转型并非易事,甚至正在受到其原有模式的束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重营销轻研发,增利不增收

2024年第一季度,慕思股份交出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双双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回顾近年慕思股份的发展,该企业却一直是一种“增利不增收”的状态。据公开数据显示,慕思股份近三年的净利润一直在保持增长。2023年年报显示,慕思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8亿元,较上年增加13.25%。

与净利润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营收规模却在不断缩水。数据显示,慕思股份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64亿元,2022年营收为58亿元。而其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慕思股份的营收降到了55亿元,较上年降4.03%。

据分析,慕思净利润保持增长,但是整体营收规模却反而下滑的原因是,其主打产品销量承压,贡献的营收出现同比下滑。以2023年为例,其核心产品床垫、床架、沙发、床品等产品营收合计金额都出现了下滑,因此业绩基本盘受到影响,尤其是拳头产品床垫,2023年营收下滑就达到1.4亿元。

此外,慕思的营收规模下滑,或许与其“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策略有关。慕思股份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其销售费用为14.06亿元,是其1.86亿元研发费用的7.6倍。

由此可见,慕思股份或许本就是一个依靠营销起家的企业,而其虽然打着“智能床垫”的营销概念,实际科技成色却不足,因此也难以让消费者产生多高的信任度。

营销渠道过于单一,慕思线上转型谈何容易?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身处传统行业的慕思,自然也不甘于默守陈规。2023年10月下旬,慕思试图通过与快手头部主播辛巴合作,以直播电商的模式进行床垫产品的销售。

彼时,二者的合作,创造了一场“带货神话”,慕思仅靠床垫这一单品,就实现了单场带货金额突破了10亿元的“成绩”。不过,这次合作,在让慕思首次尝到直播电商“甜头”的同时,也吞下了恶果。

据了解,当时慕思将原价2万的床垫,以低于5000元的售价销售,结果引发大量经销商抱怨“反水”,一些经销商认为,直播电商严重冲击线下实体门店的生意,甚至断了经销商的“活路”。更有不少消费者担忧,如此巨大的订单金额,慕思是否能“吃得下”,接下来如何交付产品、正常履约也是一大难题。

尽管慕思及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下架,而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涉事产品为专门配合辛巴直播定制的一次降价促销,并称会根据现有的订单,合理安排咨询、排产和发货。但是慕思的经销商却并不买账,继续对其提出质疑。

无奈之下,慕思也不得不公开表示,短期内不会再与头部主播合作,以缓解经销商的“反对”情绪。这也意味着,慕思尝试拓展直播电商渠道,通过网红达人带货有些行不通。

实际上,通过慕思的营销渠道结构,不难看出慕思的焦虑。财报显示,慕思经销渠道一直是其业绩“大梁”。甚至时至2023年,该渠道的业绩贡献还同比增长7.03%,业绩占比仍接近75%。对比之下,其电商、直供、直营四大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8.48%、3.27%、2.65%,这些渠道与其经销渠道相比,明显未成“气候”。

而当直播电商如火如荼之时,慕思进行线上渠道转型,又进退两难。那么,营收规模不断下滑的慕思,未来将何去何从?而倘若慕思一直被线下渠道“所困”,甚至被经销商裹挟着前进,未来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慕思在转型电商方面反复试探,但是其盈利能力却十分堪忧。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慕思股份旗下的慕思电商公司(主体:东莞慕思寝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净利润仅为14.55万元,在其5家子公司中“垫底”,与其他子公司千万级别的净利润相比,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慕思股份进行渠道转型,或将面临多重困境。不仅主打线下渠道的经销商“不答应”,而且线上渠道运营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薄,那么慕思是继续坚守线下,还是牺牲眼前利益,强行转型线上?

很显然,这对于目前已经出现营收规模“萎缩”的慕思股份而言,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洋味儿”广告争议不断,恐难再靠营销取胜

大多消费者“认识”慕思,或许都源于慕思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户外广告。尤其是画面中的那个“洋老头”,他或叼着烟斗、或严肃凝视,让很多网友对其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在慕思的官网早期宣传上,“洋老头”被包装成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设计师de Rucci,这也是慕思品牌的英文名字。不过,这位“洋老头”的身份,网友却充满质疑。尤其是在其递交招股书谋求上市时,还被证监会提出质疑,一连串的问题就多达59个,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广告中使用的“洋老头”,究竟是谁。

图源:微博截图

后来,慕思股份回应证监会的问询时表示,2009年慕思股份与这个老头(名字为Timothy James Kingman)签下协议,买断了他的肖像权,就连这个老头本人也不得再继续商用。此外,还有媒体曾报道称,这个老头是深圳某个学校的外教。

也就是说,慕思股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而并非很多消费者“错觉”之中的进口品牌。因此,网上也再次出现大量的质疑之声,无数网友谴责慕思,认为慕思是在碰瓷“乔布斯”,欺骗消费者。

不过,抛开慕思股份如此营销的是非对错,目前慕思在垂直行业位居头部的江湖地位,足以说明其独特营销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至少,无数消费者因为这个“神秘男子”而记住了慕思。

只是,在消费升级大潮来临之时,过去仅靠“洗脑式”营销取胜的营销模式,还能玩得转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这通过慕思股份连续三年营收规模“缩水”的事实,也可以窥探一二。

以慕思床垫产品为例,来看行业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床垫行业集中度CR3为16%左右。而全美前5大品牌(CR5)丝涟、席梦思、舒达、泰普尔、SleepNumber合计占69.4%的市场份额,两者差距颇大。而2022年,中国床垫行业CR5,也仅为21.29%。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床垫市场高度分散,而慕思虽然位居行业头部,但是行业地位或许并不稳固。由此可见,慕思在转型直播电商受阻后,还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在其营销转型并无太大发挥空间,而且坚持“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策略之下,其未来的发展,恐怕也十分堪忧。

结语

过去10余年,慕思股份依靠这位“洋老头”,在各种营销广告上砸下重金,因此也得以崛起,其独特而创新的营销模式,固然有其成功之处。但是,依靠这种营销模式,多少有误导消费者对其品牌形成“高端、进口”的错觉之嫌,因此,也难言正大光明。

俗话说:成王败寇。如今成功上市的慕思股份,无疑是成功的。只是,对于其成功的路径,见仁见智。而且,事实证明,摆在慕思面前的发展困境,并不会因为慕思善于“拿捏”消费者的心理,而有任何改变。

相反,困于传统营销模式与渠道的慕思股份,恐怕已经到了必须做一些改变的时候了。期待慕思与辛巴合作的“翻车事件”,能够给慕思股份提一个醒,从而居安思危,让其早日迎来柳暗花明。

本文链接:https://lwyhsh.com/xinwendongtai/1296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