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网_提供网站源码、discuz、wordpress主题与插件和站长教程等资源的下载服务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状态

原标题:《在校生学情分析“三步走”》

学情分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开展因材施教、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将学情分析简单化或“经验主义”等问题,厘清学情分析的概念,建构科学的、可操作的分析体系是高校学情分析工作的重点。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主要原则中提到要“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在组织实施部分进一步指出要“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学情分析?具体又该如何做?

学情分析第一步:

回答“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的首要前提是厘清学情的概念。从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学情概念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概括的方式试图呈现学情分析所涵盖的因素,但这模糊了学情分析的重点,使其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进行。第二种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列举学情分析中可能包含的内容,但这种方式缺乏系统性,忽视了不同学情之间的关系。第三种界定方式也是我国目前学界较为认可和统一的界定,即 学校为了有效教学而开展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 ,其目的是为有效教学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顺学导教;这种方式强调了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将研究的重点落于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使人们对学情概念的理解由静态的、应然的,走向动态的、实然的。

学情分析第二步:

扫清学情分析中可能出现的“陷阱”

在明确了政策文件中对学情分析的要求及教育研究中学情的概念后,高校需要依据对学情概念的理解,确定学情分析的方法,以及建构相应的科学的指标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最为常见的是将学情分析简单处理成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诚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数据可用作学情分析的依据之一,但是如果将学情分析简单化为考试成绩的分析,就会导致“用以往狭隘的主观经验代替‘学情分析’”的错误。其次,将学情分析简单理解为对学生“先备知识的分析”,也是学情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情分析如果仅关注学生的先备知识,就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后的情况。此外,仅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学情分析也是教师常出现的问题,应该注意学情分析不仅是事先的,还应该是即时的和事后的。

学情分析第三步:

学情分析在实际中的“操练”

需要明确的是,学情分析不是高校教师利用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或从教学研究资料中直接“移植”与“搬运”相应的分析结论,也不是仅仅针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应该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产生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讲,课前,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对学生“学情”进行充分考察后,再制定和设计合理适宜的教学目标;课中,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及所获得的结果进行观察,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和学生对“教”的反映数据,重点了解教学流程与教学效果;课后,学情分析有利于提高师生对高校实际教学情况的重视程度,为总结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正如上文提到的,学情分析是对真正影响课堂学习因素的分析,这就要求高校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全过程的投入。因此, 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等)、学习活动的参与 等是高校在学情分析中应该关注及研究的重点。

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或专业缺乏兴趣,那么相应地在学习中可能表现出相对消极的、被动的,甚至抵触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最终的效果。因此,学校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意愿的评价,高校可以从学生是否能“从学习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对学习内容“具有充足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综合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纵向对比同一届学生在不同年级学习意愿的变化,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以某大学为例,该校2019级学生在大二的学习意愿(75%)相比大一(83%)降低了8个百分点(见图1)。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尚处于“蜜月期”,这一时期,学生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对学习也充满热情。入学一年后,随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精力的宣泄,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逐渐消退。

从课程设置来说,学生在大一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入二年级后,课程难度增加,尚未形成适当学习方法和方向的学生会对当前的学习生活产生迷茫的情绪,进而导致学习倦怠。随着学生课外活动的逐渐丰富,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被不同程度地分散,学习意愿随之降低。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级不同专业或同类院校之间学生学习意愿的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进。

学习行为中主要分析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堂)、课后的学习状态,如“课前完成规定的阅读或作业”“课前梳理知识并发现问题”“认真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等,根据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又可将以上几项分成两类,即深层次学习和浅层次学习(见图2)。

以某高校数学学院课堂学习行为评价为例,该学院学生在“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两方面的学习行为频率相对其他学院较低,该学院的专业课程难度全校最高(该学院为76%,全校平均为49%),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全校平均,此外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反馈“缺乏自学方法”“竞争强,学习压力大”。同时,该学院学生本年度反馈“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的比例低于全校平均。

该学院学生优先选择学院下属专业的比例较高,专业认知及认同度基础较好,但由于课程难度较大,使得学生学习意愿不够强烈,该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画像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如增加互动环节,实时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程难度。同时,多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此外,学院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帮助改进:创造良好轻松的师生交流环境,鼓励学生“有难必问”,主动做到“有问必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果。

综上,学情分析,一方面可以对高校在校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调研,形成学生学习画像,以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真实、及时地了解并把握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角对高校不同学院(以至专业层面)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反馈,帮助院校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瑶.学情分析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1-23.

[2]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3]时晓玲.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67-71.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 月收入 ”,可获取 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 本科就业满意度 ”或“ 高职就业满意度 ”,分别获取 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 名单。

本文链接:https://lwyhsh.com/xinwendongtai/11171.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
返回顶部